新华社合肥9月22日电好多牛
新华社记者水金辰
“这是我们的玉米高产田块,一穴双株、穗位适中,亩产预计超吨粮。”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,在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,理事长徐旭东在田头一边查看秋粮长势一边对记者说,“当下玉米正在灌浆,大豆也在鼓粒期,国庆期间就能收,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。”
徐旭东是“时代楷模”“全国道德模范”徐淙祥的孙子。今年72岁的徐淙祥长期扎根黄淮农村搞科技兴农好多牛,培育优良品种、改良栽培方法,助力许多“望天田”变成“高产田”。这些年,在徐淙祥的指导下,“95后”种粮人徐旭东的经验不断丰富。
“这个玉米试验品种穗位高,如果遇到台风,大概率要倒伏”“这片大豆结荚到顶,没留空隙,说明营养跟上了”……行走于合作社的300亩试验田块,徐旭东对作物不同品系的生长特性了如指掌。“我们依据良种特性制定个性化田间管理方法,在试验中摸索出良种良法配套的路径,找到增产的秘诀。”徐旭东说。
徐旭东在田间查看玉米长势好多牛。新华社记者水金辰 摄
“望天田”向“高产田”的跃升,正是这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使命。“我们在精耕细作中实现良种良法配套、农机农艺结合,通过组织种粮大户集中观摩,让高产示范田在更大范围推广。”徐旭东说。
丰收,得益于精耕细作,也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配套保障。
农田不远处,是占地15亩的太和县淙祥农事服务中心,包括烘干塔、粮库、农机农资库、水泵房以及农技中心等多座建筑。今年秋粮生产季,这里首次投入使用。
图为太和县淙祥农事服务中心。新华社记者水金辰 摄
农事服务中心大院里,记者看到,烘干塔高耸挺立,每天可以完成300吨粮食烘干任务;农机农资库里,200马力大型拖拉机、旋耕播种施肥镇压“四位一体”精量播种机、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、多功能运粮车等多套新型农机具整齐排列。“以前农民种收都靠天,如今有了农事服务中心和先进的农机具,收粮不再被天气所困。”徐旭东感慨道。
“新收的粮食有库存放、待价而沽;路桥也得到修缮,大型农机具可以派上用场。今年秋收更加游刃有余。”徐旭东说,这里正谋划打造“无人农场”,招引的智慧农机生产企业将在此设置示范应用场景,探索适合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模式,努力打出更多优质粮。
如今,一处示范已是一域引领。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好多牛,阜阳持续推进粮食“三中心”建设,2022年以来新增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6个、粮食烘干中心54个、育秧中心25个,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,去年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73.8万公顷,农机托管作业面积22.9万公顷。
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