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四大名著之中,最具分量、最令人震撼的兵器,非孙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莫属。这根神奇的铁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,却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大小:巨大的时候,直插九霄,仿佛能撑破天穹;缩小时广信配资,又能化作一根细小的绣花针,悄然藏进耳朵里。如此玄妙的法宝,自然无法用人类熟知的物理学来解释。设想一下,数千米长的铁棒若仅有一万多斤,那其密度该是何等不可思议?又若是一万多斤的绣花针,它的物质结构又该如何支撑?人类迄今为止的科技完全无法制造出这类奇物,更不用说推测它是否会引发类似核反应的物理现象了。毕竟,这是神魔世界的武器,不是凡尘所能理解的。
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,后成斗战胜佛,他的兵器自然超乎寻常凡人之想象。既然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既无法使唤,也不能揣度其中奥秘,那不如退而求其次,来谈一谈《三国演义》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,以及《水浒传》中鲁智深的水磨浑铁禅杖。这两件兵器虽不及金箍棒那般玄幻,却依旧在历史与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展开剩余71%根据宋代兵书《武经总要》的记载,青龙偃月刀的样式不仅有文有图,形制与我们在电视剧中所见关羽所持的几乎无二。与此同时,《武经总要》里还记载了一种兵器“诃藜棒”,其形制与鲁智深所用禅杖相仿。诃藜棒一般由坚硬厚重的木材制成,长度四五尺,再在外层裹上一层铁皮。与其说是铁棒,不如说是铁木结合的重型打击武器。这样设计不仅耐用,而且杀伤力极强。若用纯铁打造,普通士卒根本无法挥动,只有像岳飞之子岳云这类天生神力之人才能驾驭。史载岳云年仅十二岁便能随军征战,双手轮转八十斤重的铁椎,所向披靡,堪称少年英雄。
由此对比,鲁智深的水磨浑铁禅杖重六十二斤,虽比岳云的铁椎轻十八斤,却依旧是《水浒传》中最沉重的兵器。说到这里,还需澄清一个常见误会:在许多电视剧中,沙僧与鲁智深手持的兵器往往是“方便铲”,实际上,真正的禅杖应当是一根纯粹的“杠子”,没有月牙或铲头。这与鲁智深曾在种家军服役时使用的诃藜棒有直接联系。宋军当年面对的是装备精良、身披冷锻甲的西夏“铁鹞子”骑兵,刀剑难伤其身广信配资,唯有禅杖、骨朵等重型钝器才能奏效。
再看历史上记载的其他重兵器,岳云的铁椎堪称打击类之最,而明代大将刘綎所用的镔铁大刀重达一百二十斤,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要沉上三四倍,甚至比鲁智深的禅杖还重。如此沉重的大刀,刘綎却能在马上挥舞自如,令敌军望而生畏。清人修《明史》时,对刘綎的评价极高,称他作战勇猛无比,在与清军的激战中斩敌无数。若非明军内部指挥失误,刘綎或许还能改写战局。
那么,这些兵器究竟有多沉?在冷兵器时代,职业武将个个身强体壮,饮食丰足,体力远超寻常百姓。几十斤、上百斤的兵器,借助战马冲锋的势能,往往能在瞬息之间决定生死。花哨的技巧在战场上或许有用,但真正能取胜的,往往还是“力大压人”。关羽、岳云、刘綎等名将,正是凭借强大的臂力和沉重的兵器,成为冷兵时代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。
不过,若仔细考察古代的度量衡,就会发现许多数字其实存在误解。东汉与三国时期的一斤约合二百二十克,宋辽金则是一斤六百三十三克。如此换算下来,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大约只有三十六斤左右,鲁智深的禅杖则在八十斤出头,而刘綎的大刀则重达一百四十斤。由此可见,前人所说的“几倍之差”,并非数学错误,而是度量衡标准的不同所致。
电视剧虽有夸张成分,但并非全无依据。三十六斤的青龙偃月刀,其实普通力气稍大的男子都能短时间舞动。八十斤的禅杖虽沉,但力士双手运力,也非不可能。唯独刘綎那一百四十斤的大刀,恐怕现代绝大多数人连举起都困难,更别说在马上轮转如飞了。
古代将士与今日之人也有体质差别。他们常年征战广信配资,饮食充足,环境相对天然,体魄自然强健。相比之下,我们现代人纵有健身房,却少了那份生活本能中的力量。难怪历史上的大将们能舞动这些沉重兵器,成为冷兵器时代的真正霸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